扬州千年古巷“原汁原味”过端午,传统文化如何“活起来”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
扬州千年古巷“原汁原味”过端午,传统文化如何“活起来”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
扬州千年古巷“原汁原味”过端午,传统文化如何“活起来”在这里可以找到答案
5月29日,扬州市广陵区(guǎnglíngqū)汶河街道(jiēdào)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人头攒动,节日氛围拉满。喜庆锣鼓响,彩龙(cǎilóng)腾空起。一场以(yǐ)“仁丰药韵·粽享安康”为主题的(de)端午民俗文化活动在此启幕。市民游客热情参与,沉浸式体验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民俗交织的端午盛宴,感受千年古巷魅力。
据介绍,本次活动(huódòng)由广陵区新时代文明实践(shíjiàn)中心、广陵古城管委会、区文旅局、区融(qūróng)媒体中心主办(zhǔbàn),区台属联谊会、扬州市中医院、青芝堂中医药研究院、扬州职业大学、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、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、茱萸湾风景区管理处(扬州动物园)、汶河(wènhé)幼儿园等协办。活动为期两天。
扬子晚报/紫牛(zǐniú)新闻记者在北入口壁画墙前看到,一场端午祭祀仪式正在举行。身着传统服饰的主祭(zhǔjì)官、赞者肃立高台,共敬先贤、沐兰香汤、饮福受胙等12个环节依次(yīcì)进行。现场观众(guānzhòng)跟随主祭官行礼,共同缅怀屈原、伍子胥等先贤。“第一次参加这么正式的祭祀仪式,感觉(gǎnjué)传统文化就在眼前,如此鲜活。”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女士说。
祭祀礼毕,带来各种表演。扬剧《白蛇传》融入现代元素,展现传统戏剧活力。扬州职业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舞龙舞狮表演,翻飞腾跃,观众叫好声(jiàohǎoshēng)不绝。点睛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(tuīxiàng)高潮(gāocháo),围观群众纷纷伸手(shēnshǒu)触摸狮头,讨个好彩头。
向前迈步,旧城七巷交叉口的(de)(de)“仁丰药韵”展区弥漫着淡淡草药香。扬州市中医院、青芝堂中医药研究院的中医师们摆开长桌,展示防感、驱蚊、助眠(zhùmián)等功能各异的特制香囊。“香囊里的紫苏叶、藿香、薄荷都是驱蚊安神(ānshén)的良药。”工作人员一边讲解,一边指导(zhǐdǎo)游客(yóukè)制作(zhìzuò)。来自扬州职业大学蓝染文创社团的同学们,为现场观众展示菖蒲艾叶门挂制作技艺。学子们巧妙地将传统非遗蓝染技艺与端午习俗相结合,保留了菖蒲艾叶门挂的传统韵味,更在样式和设计上(shàng)大胆创新,融入现代时尚元素,瞬间吸引了市民游客的目光。
非遗中医问诊桌前,副主任中医师刘(liú)永平被围住。“我最近总失眠怎么办,帮我请个脉吧”“您试试耳穴压豆(yādòu),配合香囊效果(xiàoguǒ)更好。”刘医师现场示范,用王不留行籽贴(tiē)在穴位上,引得围观(wéiguān)群众跃跃欲试。二维半壁画墙区(qiángqū)与沿街非遗小店门前,摆放着来自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提供的十余种菖蒲新品,工作人员细致讲解:“古人视菖蒲为‘天中(tiānzhōng)五瑞’之一(zhīyī),端午悬挂菖蒲,有驱邪避瘟之意。”现场,汶河幼儿园的孩子们好奇地询问菖蒲的种类,并伸出小手,把这份端午的祝福带回家。
仁丰里主巷,非遗风物集市热闹非凡。雕版印刷摊位前,游客亲手拓印节庆画像;通草花艺人指尖翻飞,将薄如蝉翼的通草片塑成栩栩如生的石榴花;剪纸大师寥寥数剪,端午龙舟跃然纸上。互动活动中,最受欢迎的当属“拼图挑战赛”。金木(jīnmù)空间(kōngjiān)内,游客忙着拍摄街区美景发布社交平台;攻玉坊里,背诵扬州(yángzhōu)诗词的声音此起彼伏。“真是好看又(yòu)(yòu)好玩,集齐碎片(suìpiàn)就能兑换艾草花束(huāshù)门挂,玩得开心又有纪念意义!”刚完成任务(rènwù)的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小王同学向记者展示手中的拼图。
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,举办(jǔbàn)这一活动,将端午民俗、中医文化和养生(yǎngshēng)理念串连融合,使传统文化真正“活”在千年古街巷(jiēxiàng)里,“火”在市民群众心中。通讯员 广萱 朱涓 扬子晚报(yángziwǎnbào)/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